作者:Nancy,PANews
前有Compound创始人声称“积分时代终结了”,后有“空投鼻祖”Uniswap创始人建议项目“发行代币而不是积分”,泛滥成灾的积分玩法已出现“审美疲劳”甚至被唱衰。
作为TVL和用户数迅速增长的重要武器,积分制的引入推动着各家项目生态繁荣并实现估值跃升。随着积分文化开始在加密领域大行其道,迄今为止包括Layer2、LSD、SocialFi、DePIN、链游、交易所、钱包和NFT等诸多赛道的项目均有入局。
然而,日渐内卷化的积分赛道正难掩走下坡路。当前,市场围绕着积分制主要有着以下几点争议:
积分空投已成为项目用于激励用户参与的新兴工具,但从以往案例来看往往会面临砸盘压力以及用户留存难等风险,对此不少项目方开始实施奖励线性释放或者分批分配的策略,但相比以往挖提卖这种方式不被用户买单。例如,近期再质押赛道龙头EigenLayer采取分批且线性释放的空投方式后,引发用户不满出现大规模提款请求,为此EigenLayer就部分社区问题进行了澄清并宣布向所有交互用户分配额外代币EIGEN。流动性再质押协议Renzo也因将排名前5%地址设定为线性释放等空投规则导致社区不满后发生严重脱钩,后调整为一次性释放。
虽然猎巫行动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奖励分配机制的公平性,但当前不少项目对积分的女巫审查被认为缺乏合理性,原因在于目前积分制主要是以存款或者交易量为主,这些积分的获取是基于资产数量、参与时长、资金规模和交易次数等指标,且有着一定的提款限制周期,即用户相比以往空投形式需要更高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不仅如此,不少项目推出各项任务鼓励用户刷量后却进行女巫审查,用户被反撸风险大大增加。此外,还有部分项目通过设置最低积分标准来实施反女巫策略,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筛选出吃“低保”的撸毛群体,但部分低成本参与的真实用户也被排除在外。
各家在积分活动的时长设置上均不同,除了单次积分活动,还包括多期/多阶段甚至永久的积分计划,虽然多次积分活动可以为项目带来持续的参与度,但持续推迟的积分奖励和不断稀释的积分价值正消磨用户的参与热情。比如,L2项目Blast在主网上线后的新积分规则、以及后续连推出了积分加成、Blast Jackpot等活动让前期参与用户的积分收益被一再通胀稀释。
由于很多项目的积分赚取将资金体量作为重点评断依据,这对没有资金优势的散户而言并不友好,特别是部分设定最低积分的项目会让散户成为“陪跑选手”,但散户却是市场主要参与群体。比如近日孙宇晨团队向Swell L2存入12万枚EETH,占总存款46.6%。另外,面向不同积分阶段的参与用户进行分批奖励也被认为有失公允,比如EigenLayer最初空投方案将“直接在EigenLayer质押的用户和LRT持有者”列入第一阶段,而其他协议交互用户却被排除在外。
与明确APR的DeFi挖矿类项目不同,积分制的空投预期是用户参与的主要动力,但也被不少当作是一种有效引流策略。比如,近日Solana生态DEX衍生品平台Drift Protocol在推出积分交易活动数月后开启空投,但参考依据却并未根据积分,而是分给OG用户,也被社区质疑存在“老鼠仓”行为。
说到底,积分模式备受质疑背后是分发模式的不透明、奖励分配机制的失衡、规则的肆意修改以及将积分作为营销噱头等,这些问题正在大幅消耗和透支用户信任以及项目品牌价值。
而由于大部分项目的积分制大同小异,用户已出现“审美疲劳”,但有不少项目开始在积分营销上“下功夫”。例如近期Blast推出的金块大奖允许用户通过添加代币或NFT组成套组来获得积分抽奖机会,丰富了用户积分获取渠道并增加了参与的趣味性;AnimeCoin的Gacha Grab的积分活动允许用户通过NFT获取积分后抽取不同等级的扭蛋奖励,在营造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同时,通过增加积分的消耗渠道来避免用户过度累积;UniSat推出限时的积分多倍奖励活动,可有效提高用户参与度和留存率;Friend.tech将Paradigm等投资机构的积分发放给用户,这种“补贴”模式也更易提升用户忠诚度并为项目更好引流。
与此同时,随着积分相关工具逐渐完善,其将迎来更大的增长和优化空间。比如Whales Market可提供积分场外交易市场、OKX Web3钱包支持积分挖矿看板功能、Stack可构建链上分配和跟踪积分框架等等。
总的来说,积分项目获高资金和用户参与背后是市场情绪的溢价,一旦市场情绪逆转后将难以为继,因此项目的积分设计时应在更注重信息透明度和公平性的同时,更为全面捕获社区用户贡献度。
“如果你认为社区不值得,请不要发布代币。”正如Hayden Adams所言。